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55页(1 / 2)

最好的给予,不是很多很多,而是恰到好处。说实话,在这个两房一厅的小屋子里摆下这么多电器设备,原本很宽敞的屋子都有些拥挤了。

桂明康走后,盛子越的家随着彩色电视机的到来,一到晚上就成了“职工之家”。

八十年代娱乐少,能够看彩色电视对孩子们就是极大的享受。大人有时还要点面子不好意思常来,孩子们却没什么顾忌,几乎天天七点过来,十点散场。有的连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抱着饭碗就到盛子越家来,边扒饭边看电视,认真得不行。

盛同裕感觉每天晚上家里闹哄哄的,一向爱清静的他很不习惯这种喧嚣,冷着脸要关电视吧,十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他:“再看一会儿吧、再看一会儿吧。”他心肠一软只得进屋备课。

哪怕桂枝把电视声音调得小小的,孩子们也不介意。他们以前看黑白电视机的时候就能通过不同的灰度、明暗度猜出剧中人的衣服颜色,现在的彩电这么清晰明亮,就算无声都没有关系,何况尖着耳朵听还能听得出来他们说了什么呢。

盛同裕跟桂枝吐槽:“大舅原本是好意,结果现在成了负担!”桂枝苦笑一声,安慰他:“都是孩子们,难道把他们赶出去?算了算了。”

盛子越写信给桂明康,信中提及此事,一个月之后,问题圆满解决——桂明康在深市注册了分公司,他以分公司的名义向水利局工会捐赠了一台彩色电视机!

工会主席李明宣喜得抓耳挠腮,连连夸赞陆桂枝顾小家、不忘大家,有大气度、大胸怀,年底给她颁发了一个“优秀工会会员”的奖状,奖励了一条毛巾、一个茶缸。

捐赠的彩色电视比桂枝家的还大一点,放在水利局会议室正好。那里又宽敞、又明亮,还有座位,晚上七点开门、十点关门,孩子们呼啦啦一下子都挪了窝。

盛家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这让桂枝也松了一口气,悄悄对盛同裕说:“还是我爸有能力、有想法,当然……也得有钱。”一台彩色电视机差不多1500块,一下子送出去,这手笔!

盛子越一封信解决问题,自此对这个世界的规则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解决问题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靠武力,可以靠人缘,也可以凭财力。

总之一句话——实力为王。

回到陆家坪的徐云英什么也没有要,只带走了盛同裕先前买的红灯牌收音机。她说村里还没通电,这些电器都没用,有一台用电池的收音机听听戏、听听评书就够了。

陆桂枝把自己家最早买的凤凰牌自行车送给了成华,这架自行车盛同裕非常爱惜,用了这么多年还像新的一样。

成华骑着自行车送母亲回到陆家坪,看到一身正装、精神焕发的陆成华,村里的人都感觉到这个一向沉默没有存在感的陆家老六像换了一个人。

“成华,在哪里发财啊?”

“现在搞这么精神是不是谈恋爱了?”

“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怎么不在家里种地,跑县城做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