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23页(1 / 2)

我们想盖屋她连三百块钱都不肯借,黑了良心的,害得我买不成收音机。小气鬼,喝凉水!儿子都没有,她陆桂枝有的是倒霉时候!等她回盛家肯定会被公婆骂死,哈哈哈哈……”

她越笑越欢,只要一想到陆桂枝被人骂还没脸还嘴的模样,她就满心畅快。

陆蕊走进屋捡起弟弟换下来的尿片放进脸盆,准备拿出去洗。听到母亲的自言自语,她突然想起一件事——不对,上一世明明大姑姑借了两百块钱给家里,父亲既没有还钱,也没有做屋,他在家还得意地炫耀过呢。

为了这件事,大姑姑后来经常唠叨,说她为弟弟们付出很多,说陆家欠她的。只要一家人一起吃饭,大姑姑就会说,这让大家都有些厌烦。

原本陆蕊幻想过等将来发财了一百倍地还给大姑,感谢她曾经对父母的帮助。只是不知道那个一直唠叨自已养了一群白眼狼的大姑,那个时候会不会心情复杂。

但是,现在陆桂枝根本就没有借钱给自已的父母,更谈不上还钱。

陆蕊的内心产生了一丝不安。

作者有话要说:  五、六十年代农村孩子读书需要耗费的成本有多少?参考我父母、导师的回忆,整理如下:

1.家中少了一个劳动力,尤其是孩子多的家庭,女孩子多半要承担打猪草、喂鸡喂猪、带弟妹的重任。

2.学校自带口粮,男孩子每个月要带17斤、女孩子每个月要带15斤粮食交给学校,才有饭吃。农村大家庭一起吃饭,相对节约些。每个月要匀出这么多口粮,对家里是个巨大的困难。

3.每个学期大约要交2元钱的书本费,农村自给自足,极少拿得出现金。我导师在1957年因为母亲生病家里拿不出2元钱书本费差点辍学,是他奶奶悄悄给的。

4.衣服、鞋子需要单独准备。尤其是到了高中,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穿得寒酸会被同学嘲笑。我母亲小时候冬天下雨打赤脚回家,因为舍不得弄坏鞋。

总之,那个时代农村孩子能够读书、考上大学,是件非常艰难的事,如果没有来自父母、大家庭的支持,根本没有机会一路求学。

第12章 农家乐2

五岁的盛子越在家闲着没事,跟着小舅舅陆建华一起去乡村小学,当个旁听生。

小学不大,一个简陋的操场、一排平房。教室大而空旷,两边窗户只留了个洞口,窗框和玻璃都没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合班上课,分成两列端坐,中间隔着一条走道。

砖砌的桌子和板凳上面抹了层水泥砂浆,坐浆找平后表面泛着青光,夏天使用凉意沁人。

教室正前方有一块大大的黑板,水泥墙刷上黑色油漆,表面粗糙,特别费粉笔。时间长了油漆磨损,黑板表面有些斑驳,露出底下的水泥,老师板书的时候得挑地方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