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59节(2 / 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百家商行捐钱捐粮,众志成城,同舟共济!”

“灾情当前,责任在肩,还望天下医学教习,守望相助,共助盛北难关!”

“灾难无情人有情,风里雨里,灾情所在等你!”

一夜之间,京城与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的街头,冒出了许许多多背着挎包,手里拿着报纸,在不停叫卖的小孩。

他们说的都是大白话,不管是早起摆摊的摊主,还是挑着货物从乡下到城里贩卖的脚夫,全都能够听懂他们叫嚷的话。

忙碌的手和前行的脚都同一时间停了下来,怔愣地朝那手里拿着一份邸报从他们身旁走过的小孩看过去:“小孩,你在叫嚷啥,国家大事,也是能叫唤的?”

“能的,能的,”小孩们早得了朝廷的嘱咐,这会儿被人问起,拿着手里的邸报忙不迭地给人解释,“这是朝廷发行的旬报,以后每旬都能从上面看到一些国家大事,大叔,你们要来一份么,这次旬报说得可都是盛北水灾的事。”

“只需要五文钱!”

“五文钱?”小贩和脚夫看着小孩手里厚厚的写满字的邸报,倒没有觉得贵,这个价格比起书本和去茶楼听戏听书的价格不知道便宜了凡几,就是他们不识字啊。

“大叔,你们买了可以找识字的人给你们读,”早得了话的小孩知道怎么说,“朝廷的旬报采用的都是白话文,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听懂的。”

“那就来一份吧。”脚夫没有认识识字的人很犹豫,可那摆摊的摊主却是毫不犹豫地掏了五文钱买了一份旬报。

无他,他家孩子正是在学堂里念书的读书人。

这会儿,他家孩子还没有起来,他拿着充斥着油墨香的旬报,进屋把在学堂里念书的孩子给叫了起来,叫他给他读报。

知道这盛北的灾情,可比他做生意重要多了,他们这儿挨着盛北,要是灾情严重到真有上百万的灾民,搞不好,他也得带着全家去京城逃难去。

身无分文,又累又饿的灾民看到他们这些活得好好的人,是要吃人的。

他家孩子这么早被叫醒原本还有些不情愿,但他父亲给他说,他买了一份关于盛北灾情的邸报,他立马就从床上坐了起来。

十本新科举书比起以前的要学的四书五经是要简单多了,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好比这个时政。

普通人、普通夫子要打听时政的消息真的很难,书上的内容又照本宣科。

若朝廷每旬都发行邸报,他们这些普通学子便不用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寻时政的消息了。

天色尚早,屋里光线昏暗,邸报上的字太小了,他便拿着邸报站在他爹的摊子前给他爹读上面的内容。

“盛北连下了半个月大雨,导致袤河不堪重负,一夜之间垮塌,汹涌的河水一瞬间淹没几千余村庄,五六个县城,初步估计受灾群众将达到百万余民。”

“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次时间,陛下就已经派遣了二十万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骁勇军前去救援,他们纪律严明,上山下水的能力特别强悍,就他们在,一定可以将所有受灾群众全部救出!”

“这些获救的灾民也是可怜人,他们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孩子、亲人,连家乡都失去了,归无来处,去无定所,他们可能会情绪奔溃、会惶恐不安、会精神失常;还请沿途的百姓们,看到这些逃难的灾民不要驱赶,朝廷在各州府设置了灾情所,如若看到灾民可为他们指路。”

“安置灾民的钱粮朝廷也已经筹措完毕,这里要感谢江南米行、霁西油坊等百家商行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就不会有灾民们的未来,你们捐的每一笔钱粮,我们都会落实到实处,后续情况还请继续关注《大缙旬报》。”

“收到教习令的医学教习们也请不要惊慌,这教习令并非是强征令,各州府教习是可以自由选择报名的,只不过现在盛北的灾民们,需要你们!”

“他们在飘满浮尸的水里泡了几天几夜,他们抱着浮木全身浮肿充血,他们忍着饥荒伤痛,凭借着自身强大的意志熬到了骁勇军前去救援,灾难都没有冲垮他们,他们不想死于药石无医!”

“望天下医学教习,医者仁心,为国奉献一份你们的力量,给学生们做个榜样,陛下和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此次灾情表现优异者可破格录取太医院官员,翰林院的编修孟方荀孟大人也为你们赋了一首《医者赋》感谢诸位的教习的付出。”

“最后我们额外感谢,翰林院编撰许怀谦许大人及其夫郎陈烈酒陈掌柜,灾难初发之时,许大人便为灾民们良多献计,此次教习令与全民邸报皆出许大人之手,其夫郎陈掌柜更甚,一夜之间为盛北灾区筹措四百万两银子,八百万石粮食,让盛北每一个获救的灾民都能有粮果腹。”

“另外,朝廷也与陈掌柜在京郊城外设置了盛北灾民安置点,还请京都百姓不要惊慌,只要我们携手并进,灾难并不可怕,我们陛下说了:拨云见日终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有朝廷和陛下在,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终有一天我们会拨开头顶的乌云,重新迎来光明璀璨的人生。”

读报纸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眼眶湿润了,旁边站着听报的摊主和脚夫两个人听完更是控制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

“好啊!好啊!”

“朝廷好!陛下也好!”

“许大人和他家夫郎也好!”

“这还是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朝廷如此积极的去救灾,每一样每一项都为我们这些老百姓们考虑到了,能生活在这样的朝廷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从古至今的百姓们为什么害怕灾难?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灾难发生,他们除了死别无选择,朝廷不会救他们,外人不会救他们,他们自己更是救不了自己,除了死还能干什么呢?

但是现在这一份报纸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生得希望,如果灾难发生了,他们知道外面有这么多人在为他们到处奔走,知道走出灾区外面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他们,他们就是手断了脚断了,爬也要从地狱里爬出来,好好看一看这锦绣人间。

“我要去买邸报!”

在摊主家听完旬报的脚夫买了些摊主家做的吃食当谢礼后,转身就挑着货物前去寻那买邸报的小孩。

这样的好事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份邸报我还要供在我家香火上,让列祖列宗也看看我们生活的朝代究竟有多好!

这样抢着买报纸的事到处都在发生,就连那原本在茶楼里说书的先生打开门,准备说书的先生,在被人拿着邸报找他读过邸报上的内容后,都眼眶通红地决定今日不说书了,不厌其烦地在茶楼一遍又一遍地给百姓们读着邸报上的内容。

读完就劝人们去买报纸,抗洪救灾,匹夫有责,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帮不了什么忙,买一份朝廷的邸报,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还是可以的。

没错,虽然邸报上没有明确表明买报纸可以支持救灾,但百姓们自发的认为这卖邸报的钱,如果灾民们需要,他们一定会用在灾民们身上。

助力朝廷,就是助力灾区!

他们得买,还得多多的买,反正这报纸上的内容他们都听得懂,只要有空了,就能让家里的读书人,或者旁的识字的人读给他们听。

不提百姓们疯狂买邸报的行为,原本那些对朝廷发的教习令没有好感的大夫们,在看过邸报上的内容后,全都摈弃了一开始恶意揣度朝廷不好的想法,不再闹将,变得积极起来。

“志士长医国,良医亦念民,不嫌盛北远,独占池上春!”1

“原来是国家需要我们!灾民需要我们!不是要我们去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