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56节(2 / 2)

“你在医馆当学徒时,你们医馆收生姜吗?”许怀谦突然问道。

段祐言颔首:“收的,姜乃呕家之圣药,归五脏,除风邪寒热……”

段祐言的医经张口就来,听得许怀谦脑瓜子嗡嗡的:“停停停,你只需要告诉我,你们医馆的姜怎么收的就行。”

“鲜姜每斤五十文左右,老姜每斤百文左右。”主要是老姜是生姜中的姜娘,主治风寒用的比较多,所以要贵一些。

“听到了吗?”许怀谦转过头向孟方荀看去。

孟方荀呆愣愣地还没明白过来:“什么?”

“种生姜啊。”许怀谦朝他说道,“一斤就能卖五十文到百文左右,一亩地怎么也能收个百来斤姜了吧,不管是嫩姜还是老姜一亩地都能挣五两到十两左右了。”

实际上许怀谦在现代种过生姜,一亩地亩产六千斤到八千斤左右,但在这个没有化肥的年代,他不敢估计,就给了最低的值。

孟方荀眼睛瞬间一亮,他家年满十八的男子有三个,他爹、他哥、他,官府分了他们,十五亩露田,十五亩桑田。

原本操持这些田地也只能堪堪够他们一家的嚼用和读书,现在听许怀谦这么一说,他要是这三十亩地一起种上生姜岂不是一年就能挣三百两?!

种地一年哪能种出三百两银子来啊?

“……咳咳咳,”看孟方荀这么激动,段祐言忙出来打断,“医馆一般也不会收太多太多的姜……”

“没关系,”许怀谦不担心,“我们去大医馆卖,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

“吃?”众人看着他?

“伢姜炒肉很好吃的。”一说到吃许怀谦就咽口水,炒菜怎么能没葱姜蒜呢。

可惜这里的人还没有这个意识,炒菜能多放点油都是奢侈了,泪目。

“没听过。”众人摇头。

“等种出来了,请你们吃。”不管孟方荀种不种,许怀谦反正是要种的,他看向孟方荀,“你回去考虑一下,也要不太多地,就一亩地,我们先试着种一年,能行第二年我们再扩大种植?”

孟方荀被许怀谦的话突然给砸得晕晕乎乎的,又被段祐言的话给扯了回来,又再被许怀谦给扯过去,最后自己怎么答应的,怎么回去的都不清楚。

说完事,陈烈酒带着他们在他给许怀谦修的路上转了一圈,体验了一把,他们向许怀谦投去羡慕嫉妒的表情后,这才把他们一一送走了。

家里没有客人了,许怀谦终于可以抱着他老婆亲热亲热了,关上房门,就搂着他老婆亲了亲脖子。昨晚就发现他这里比较敏感了。

“你真要种生姜啊?”陈烈酒被他亲的发痒地问了一声。

“种啊,怎么不种?”许怀谦给他种了很多草莓后,开始说起来,“我成年了,官府得给我发放田地了,我们这一家小的小,病的病,总不能让我们去下地种庄稼吧?”

种庄稼多累啊,还挣不到钱,就几亩地,请人也不划算。

陈烈酒好奇:“你想怎么种?”

许怀谦看着他的眼睛,使坏道:“你亲我一下,我就告诉你。”

第34章 把酒话桑麻34

“嗯嘛——”

陈烈酒笑了一下, 想都没想,仰头便在许怀谦的脸上狠亲了几口。他该不会以为,他让他亲他, 占便宜的会是他吧?

他的小相公这么好看, 他亲一辈子都亲不够啊。

“快说, 不说我还亲你!”许怀谦脸皮薄,被陈烈酒这么一亲, 白得透光的皮肤上瞬间留下几个红印子,他人没许怀谦高,却气势十足地捏着许怀谦的下巴, 挑着眼, 眼里毫不掩饰地戏谑, 一副恶霸调戏小媳妇的模样十足。

许怀谦被他火辣直白的眼神看得好不自在, 他老婆,还真是一点含蓄,一点含蓄都不带有的。

“官府给我的五亩露天和五亩桑田, 我想露田种生姜,桑田种花椒,反正我现在是秀才身, 又没有税收,想种什么种什么。”许怀谦低头吻了吻他老婆捏着他下巴的手背, 搂着他,在他耳旁细细说起来。

缙朝类明有科举,但施行的还是隋唐的均田制, 凡年满十八以上的男子为丁, 享官府授的五亩露天和五亩桑田。桑田世业,可传子孙可买卖, 露田不可买卖,死后必须归还。

露田就是可以耕种的田,桑田原本是用来种桑种麻,用于缴纳户税的。可是天底下不是每块地都适合种桑种麻的,于是就有人把桑田开垦出来种庄稼,卖了庄稼,去买桑麻来交税也是一样的。

均田制对应的是租庸调制,“租”是指男丁需要缴纳粮税,“调”是指每户需要缴纳户税,“庸”指男丁需要服从徭役。

可现在许怀谦是秀才了,秀才能免除家中两个男丁的丁税和徭役,还有二十亩地不上税的特权。

他现在入赘给陈烈酒就是陈家人了,家里就只有他和陈金虎两个男丁,陈金虎还没有成年,还不算是男丁,完全不用愁税收。

就算是成年了也没事,他的哥夫都已经帮他解决好了。

不用交税,许怀谦想过了,在这个没有高产种子,也没有化肥,更没有农药的时代,种庄稼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重要的是辛苦还没有所得。

别看五亩地很少。放在现代谁家能有五亩地都是“大户人家”了,除了北方那种人口稀少的地方,南方农村,一口人至多就分几分地,一家七八口人加起来才有两三亩地。

就这两三亩地养活七八口人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在这里亩产两三百斤已经是高产了,放在现代亩产两三千斤都不是什么事儿。

许怀谦再有本事,也搞不出能亩产几千斤的高产作物来,而化肥、农药这些,他更是不知所终。

让他在现代去买还行,让他去做?他不是学这个的,完全不懂。

他能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地分析。

他观察过这里的种植,大多种水稻、小麦、大豆、花生等类,产量都不是很高,一家有个十几亩地,辛苦耕耘一年,不遇上天灾,能够嚼用,再剩一点已经是丰年了。

改良种子他是做不到,可他知道,生姜是唯一一种不需要改良便能高产的作物,只要不让它曝光,延长它的生产周期,它就能在地里无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