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23节(2 / 2)

林敏君早早的回去了,简单洗漱了一下便上了床,躺在床上,她也在想这件事情。

事情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回想起今天晚上,林敏君依然觉得很不可思议。

她不知道事情怎么就闹到这种地步,也不知道那两个人的未来会怎么样,陆德平会死吗?沈红玉会进监狱吗?

与此同时,距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如归楼的月饼正式开售了。

林敏君没时间再思考那两个人的事情,她得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月饼销售里。

开卖!

月饼现在已经生产了两千多个,而且已经全部包装好,一个个的堆放在库房里。

月饼生产出来不算啥,最重要的环节是卖掉,毕竟只有卖掉了才能收回本钱,才能盈利。

月饼一开始只是摆在酒楼门口卖,包装好的月饼堆放在门口的桌子上,徐大妈负责跟人销售。

一开始根本卖不出多少,因为大家路过的时候看一看,看了个样子,说了声不错,就走了。

现在卖的最多的还是五仁月饼。

后来林敏君想了个办法,把门口搭了个小台子,堆放的好看一些,看着不零零散散的,另外又拆开一盒切成四份,邀请路过的人尝尝。

这方法果然有效果,从第二天开始月饼的销路就打开了,好多人品尝过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当场拍板决定买两盒回家。

“你们这月饼是真的稀罕,外皮软,里面咸香,以前从来没吃过这种的,外包装也好看。”

月饼是林敏君跟于彩萍花了好长时间研究出来的配方,还特地分了两个版本,老人孩子都照顾到了。

包装是林敏君自己设计的,一个深蓝色的盒子,最上面是一个奶黄色的圆月,下面用红色的元素点缀,看着特别精致。

打开纸盒,里面是牛皮纸抱起来的月饼,上面贴着一个小贴纸,写着如归楼的名字。

放在以后不算稀罕,但现在确实挺新颖的。

就这么着,零零散散卖了两百多个,仓库里还剩下一千多个。

林敏君又拿着月饼送给熟悉的人家,先给赵宁他们一群知青朋友送了一盒,后面又去送给苏主任和沈老师家。

沈老师拿到手的第一时间就拆开尝了尝,尝过以后便说,“这味道好,比你第一次拿过来的时候还要更好吃一些,很适合老人吃。”

她一下子订了二十盒,说是今年要给亲戚朋友尝尝新鲜的。

沈老师不仅是自己买,还带着他们学校的老师一起来买,你一盒我一盒,眨眼的功夫又卖出去五十多盒。

但这也只是毛毛雨,仓库里的货还多着呢。

好在月饼的名声渐渐打开了,但凡买过的吃过的都说很好吃。

月饼开售的几天后,有个厂子里的人组团来买,一下子来了四五个,买回去吃过觉得味道不错,就跟领导建议中秋节的员工福利发这个。

领导便开会商量,商量过后便有人过来采购,林敏君跟他们领导谈过以后才知道这是首都石化。

他们要的量多,一口气要了几百盒,回去之后发给员工,月饼一下子火了,几百盒不够发,又过来定了双倍的分量。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个星期,两千盒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但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月饼不够卖了!

林敏君紧急拍板决定继续生产,她让二娃在酒楼里看着,其他人继续加工生产月饼,自己跑到纸盒厂再订购月饼纸盒和牛皮纸,忙得简直脚不沾地。

这些还不够,得再招临时工,于是紧急又找了两个人,一群人日夜开工,又生产出来四千个。

酒楼的人看着库房里堆成山的月饼,心里都有点担心,曹大妈还悄悄问,“小林,再生产这么多,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卖不出去有卖不出的办法,现在生意这么好,不加把劲生产出来,等过了中秋节就没人买了。”林敏君说。

谁知道月饼刚生产出来,还没等林敏君出去找销路,酒楼里又来人了,过来就说自己要订月饼,一订就是一千盒。

那人说,“我是从天津卫来的,是百货商场的经理,听说你们这有新样式的月饼卖的特别火,先来一千盒。”

不只是百货商场,也有首都的副食商店过来订购,也是一口气订走一千个。

四千盒月饼一下子又卖掉一大半,与此同时,酒楼门口的零售也打开销路。

盒子里的月饼只装了六个,人口多的人家一人一个,人口少的一人两个,不会浪费,口味又好,颇受老百姓欢迎。

这眼看快要到中秋节了,别人家的饭桌上除了五仁还有云腿月饼,自己家不摆上一点,好像落了时髦似的。

月饼卖的火,连带着酒楼的生意都火了。

人家吃了月饼觉得口味不错,路过酒楼的时候便够来尝尝口味,吃过以后就成了回头客。

中秋节前的两个星期,林敏君忙的脚不沾地。

虽然不用她亲自动手,但也得在酒楼坐镇,指挥临时工们干活,又要出去看销售情况,也累的够呛。

好在这时候中秋节还剩两天,月饼的销售也快到尾声了。

林敏君终于可以歇口气,还剩下一两百盒月饼,让他们在酒楼门口零零散散的卖就可以了,她不用继续盯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沈红玉和陆德平那边终于有了消息。

这天曹大妈来上班,一过来就拉着徐大妈嘀嘀咕咕。

徐大妈平时不喜欢跟人一起说闲话,今天居然聚在一起说的热闹。

林敏君走过去,曹大妈又拉着林敏君,“小林,后面那家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