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宅屋的备用站为 精品御宅屋

第165节(2 / 2)

之后的几天,在杨县丞和黄主簿的安排下,乞丐们都开始收拾起作坊来,清扫地面、修补屋瓦,再把原来卷布用的大台板一张张拼凑到一起,这样就可以当做装配木制品的操作台了。

至于睡觉的地方,原先染坊里就有十几间染布工人睡觉的房间,如今安置他们正正好。

杨县丞和黄主簿已经好久没有像如今这样充实过了。

话说,自从被脱离了晏州府那个组织后,他们两人的公务就少了一大半,每天上值后不是坐等着下值,就是已经在下值的路上了,简直无聊的透顶。

本以为往后的日子就是混老等着致仕了,却没想到平静无波的水面居然激起了澎湃的浪花。

这不,自从接手了木作坊的事宜后,杨县丞和黄主簿顿觉生活充实了许多,他俩再也不用每日呆坐在县衙里当木头人了。

虽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可两人心里却是相当的踏实。

“大人,木料的事,早上黄主簿已经雇了三、四辆牛车去拉了,想来到了明日,就该全部运回来了。”

想起早上安排牛车去拉木料的事,杨县丞忙告知了周青林。

周青林点头,道:“好,这样的话,等木料拉回来后,咱们作坊就可以顺利开工了。”

这批木头是特地去木料铺子买来的,做木制品肯定要用收干了水分的木料,这样才不会出现开裂和变形的情况。

虽然从确定开作坊的那日,周青林就让人去山上砍了好些木头下来,可在没晾干之前,暂时是不能用的。

时间不等人,周青林只能花了二十多两银子先去木料铺子买了一批木头回来。在选料上,周青林特地挑了密度高的榉木,因为用这种木头做出来的玩具,既耐磨又不易摔坏。

虽然在价格上要比松木贵上许多,可周青林觉得,既然要做就干脆做到最好,可不能因为贪图便宜而砸了自己的招牌,到时再想补救,恐怕就来不及了。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4-26 20:10:36~2022-04-27 20:51: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呆呆 15瓶;黑米加糖 10瓶;土财主 5瓶;鱼找水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2章 、怀孕

乘着马车, 几个人很快就到了作坊,周青林看到,原先两扇旧烟烟的院门已经上了朱红色的新漆,且门的上方也挂上了“南川木制品作坊”的牌匾。

这七个大字是周青林写的, 用的字体是隶书。

话说, 当初取作坊名的时候, 周青林可是想了好多个呢,如“木奇坊”啦,“木缘坊”啦,还有“木苑”等等等等, 可后来想想,自己干脆取一个接地气一些的吧, 免得人家叫个名字还要想上半天。

一起随行的书吏上前去叫门,守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名叫郑老二的老头子, 跟他一起的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这是他的小孙子。

爷孙俩因为家乡遭了水灾,家里啥都给淹了, 儿子儿媳也都在洪水中没了命, 所以只能出来要饭。当时一起出来的还有老婆子,可后来在讨饭途中得病去世了。

如今整个家就剩下了他们爷孙两人相依为命。没来到作坊前, 老郑头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近两年的要饭日子里,饱一顿饥三顿的情况实在寻常,一路走来,老郑头见到了太多同行的死亡, 下意识里他都在想, 不知道自己和孙子最后会是个什么样的死法, 是冻死?还是饿死?亦或者抢吃的东西时被人打死。

总之,想过千千万万种悲催结局的老郑头,怎么也想不到,他和孙子还能过上如今这样的享福日子。睡觉有房有床,床上有干净的被子,每到三餐吃饭时,直接去饭堂领了饭菜过来就能吃,再也不用挨家挨户的去乞讨了,再也不用日晒雨淋挨冻受饿。

就在前天,老郑头还领到了一百文的看门工钱,摸着一个个冰冰凉的铜板,他心里却热乎的仿佛就跟做梦一样。

不不不,这样的好日子怕是做梦都难梦到吧。

老郑头知道,自己和孙子之所以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全都是因为南川县的知县老爷。

所以当看到此时活菩萨就在自己的面前时,老郑头拉着孙子,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到了周青林面前,老泪纵横地说道:“大人,多谢您救了小人爷孙俩,小人日后就是做牛做马也难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啊!”

说着,老郑头一个劲地朝周青林砰砰砰地磕着响头,边上的小孙子也学着爷爷在磕头。

周青林见状赶忙上前把他们拉了起来,再看两人,脑门上都红了一大块,心道,还好是泥地,不然这下爷孙两人怕是额头都要破皮出血了。

周青林用衣袖擦了擦小男孩的额头道:“老伯不必如此,本官生为一方父母,理当为百姓谋生计才是。”

此时,听到动静的其他几十个人都走了出来,看到是知县老爷过来后,大家纷纷朝周青林跪了下来,边磕着头边说着感激的话。

周青林忙让众人起身,而后和颜对他们说道:“请大家放心,咱们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还有,你们在这里好好做活,本官可以向你们保证,两年后,凡是在作坊里好好干活的人,届时本官就用作坊挣来的收益,给每人盖上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房。”

啥!盖住房???

一旁的杨县丞以为自己耳朵听错了,可看到原先的几十个乞丐欢呼雀跃、痛哭流涕的样子,又觉得自己的耳朵肯定没毛病。

杨县丞不免有些着急起来,心想,周大人可真敢承诺啊,这作坊都还没开始生产售卖呢,要是将来东西都卖不出去可咋办?

可等他再看到周青林信誓旦旦的神情时,突然有种他真的可以做到的直觉。

......

三个木匠师傅都是周边村落的,年龄都在四十岁左右,古代学手艺不容易,都说“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这个岁数正是木匠手艺最为精湛的时候,所以对于他们能否有能力做出自己所设计的产品时,周青林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是以,周青林先与他们谈了要签契约的事,见三人都没有异议后,周青林就把自己带在身上的图纸拿了出来。

这是一款引用动力学,还有冲击力和摩擦力而设计出来的小猴子翻跟头下楼梯的玩具。

玩具不大,整体高度在三十厘米左右,周青林和木匠介绍了这个玩具做成之后的玩法。小猴子就站在小木梯的上方,而后往下推它,它便由上往下一步一步自动翻着跟头下着楼梯,直到木梯的最下端方停止。这样的玩具适合四岁以下的孩子玩耍。

几人听了之后有些纳闷,看图纸上画着的木梯可是有一个个凹进去的齿口的,这木猴子怎么可能一路翻跟头下来啊?

三人同时问出了心里的疑惑,周青林也没有隐瞒,既然是作坊的制作师傅,像这些机关窍门自然是不能对他们隐瞒的。

等周青林把小猴子翻跟头的原理告诉他们后,三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啊。可是没见到实物总归还是有些不敢相信,是以三个木匠恨不得现在就按照图纸亲自动手做出一个这样的玩具来。